作品 :
在台北﹑香港﹑北京等地出版詩集十六種; 《鄭愁予詩集I》為《夢土上》
《窗外的女奴》《衣缽》合集; 在台灣印行150刷:《鄭愁予詩集II》為《燕人
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 》合集, 自2004元月出版日起, 在金石
堂網路暢銷連續多周居詩類榜首.
作品選為教材 :
《鄭愁予詩》獲台灣, 香港, 新加坡, 中國大陸教育機構選入官定華文教科書
以及全球多處華僑中文學校選為教材; 數目為古今文章之冠.
《鄭愁予詩》網路文學最多被點閱的詩人; 評賞文字高達數百篇.
. 《鄭愁予詩》被中外學府選為多篇碩士﹑博士論文主題.
推廣詩教活動 : 在多所學府擔任駐校詩人:東華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東
海大學﹑元智大學﹑金門技術學院等; 在多所大學擔任講座: 屏東師大﹑高雄
師大﹑中山大學﹑台南大學﹑彰化師大﹑逢甲大學﹑明道大學﹑中興大學﹑
中原大學﹑開南大學﹑台灣師大﹑政大﹑淡江﹑世新﹑實踐﹑海洋大學﹑雲
林﹑嘉義﹑台東﹑澎湖﹑馬祖等文化中心以及有特色的中等學校: 新竹中
學﹑台北一女中﹑建中﹑衛理﹑台中女中﹑明道﹑宜寧﹑振聲﹑金門國中﹑
高中等數十家; 講述中國漢詩原旨, 現代詩的古典傳承, 朗誦自己詩作中數以
百計的抒寫台灣高山大海﹑港都鄉土的作品 (這類作品的數字遠遠高過當代
詩界同儕); 此一詩教活動, 遍歷全省各縣市, 特別是以台灣海峽文化為主題的
詩文, 對開拓年輕人的胸懷視野. 激勵人格向美善發展, 產生長遠影響.
宣揚台灣據以立足的文化基調, 提高文化品格 :
1/ 演講活動—-歷年多次為台灣社會文化社團或企業文化基金會演講, 久遠的事蹟不
在此敘述, 僅最近三年, 重要的計有台積電文化基金會, 台灣發展研究院, 孫運璿學
術基金會及多所地方扶輪社作演講, 涉及文學﹑美學與企業管理的結合等主題;
2/ 文娛活動—-在國家音樂廳及縣市文化中心和音樂團體聯合舉辦大型詩與音樂結
合的活動,“詩與琴”的演出, 是其中之一; 鄭愁予在1985左右, 曾旅行全島, 在
各大城市文化中心演講誦詩, 觀眾壅塞門窗, 允為新詩的黃金時代. 約十年前, 數度
受中廣公司樂隊支援, 在台北大安公園舉行“秋詩篇篇”, 邀來多位詩人歌者吟唱
詩歌, 將高格調文化帶向高峰, 令人懷念不已; 最近應“新古典舞蹈團”邀請, 以原
住民為主題的新舞劇“雲豹之鄉”撰寫舞和詩相伴的詩章, 在國家劇院演出.
3/ 多次接受媒體專訪論及台灣文化課題; 平面媒體包括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
報﹑民眾日報﹑天下﹑遠見﹑商業週刊﹑一週刊﹑聯合文學等; 空中傳媒包括:公
視﹑台視﹑非凡新聞﹑CTV﹑TVBS等; 專訪中涉及文學﹑閩海文化﹑旅遊文化
等; 在中國時報專訪中談及鄭愁予曾首先建議應將正體漢字申請聯合國列為人類
文化遺產, 只能保護不得棄用. 這一課題已引起大陸媒體重視(見下一項4d說明).
4/ 參與境外主流傳媒, 參加多次國際文學或詩人會議, 為中華文化發言:
a. 美國Discovery Channel專輯, 為製作呈現金門﹑台南兩地閩南海洋文化﹑固有
文化的傳承及風光之美, 邀請鄭愁予參加演出, 現身說法, 為主題述說人之一; 此
一節目歷數月完成, 全球隆重上映, 將閩粵文化及海洋傳奇呈現給世界觀眾.
b. .2007年鄭愁予應廈門衛視邀請, 製作台灣文學﹑文化節目兩輯, 向全國播映.
c. 2009 四月, 鄭愁予應大陸央視CCTV邀請在台南現場解說明鄭的遺跡文化;
d. 2009年五月, 鄭愁予接受大陸SINA (新浪網) 專訪, 及新華網專訪, 解說台灣文化
課題, 被問及對繁體字的看法, 即就字體的演變, 歷史上不斷簡化和制式化過程,
到宋《宣和書譜》(1120年代) 正體字形式肯定, 實際已觸及應用﹑教習和美學
所允許的底線, 所以九百年來沒有再簡化, 其道理由鄭愁予對大陸億萬讀者闡說.